教会里四种不同的千禧年观简介(9标志)

作者:9标志

千禧年的问题充满争论,并且需要我们用宽容、尊重同时又追求真理的心去思考。

“千禧年”(millennium)这个词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千年”,这个词来自启示录的20章中的一部分经文。这段经文所生发出来的问题通常是:“什么是千禧年?千禧年和基督的再来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经文,在启示录20:2-5,圣经是这么说的:

2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它捆绑一千年,3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4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5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

在教会的历史上,对这段经文的理解通常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当然他们各自也有细微的“变种”,但大体而言就是这四种观点。让我先简要地介绍这四种观点,然后给出总结和思考。

A. 后千禧年观

这一观点认为,借着对撒旦的捆绑,教会会逐渐地增长,并且福音得到广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基督徒。因为基督徒的比例大大增加,所以会逐渐地给社会带来影响,这将最终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神借着基督徒们逐渐地掌权、带来和平和公义。换句话说,后千禧年主义并不相信一个字面意义上的“一千年”,而是相信这段经文应许了一个地上基督王国的繁荣和昌盛。然后,基督会在这“千禧年”之后降临。

B. 无千禧年观

第二种观点是“无千禧年观”。这一观点很简单,就是认为撒但被捆绑会减少祂对万国罪恶的影响力,以至于福音能够被广传,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世界会越来越好。基督坐在天国宝座上治理,所以“千禧年”就是现今的教会时代,并且在不断地前进,基督将会在某个时间点降临、审判信和不信的。“千禧年”并不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一千年。

C. 历史性前千禧年

第三种观点,我们称为“经典前千禧年”或者“历史性前千禧年”。虽然“历史性前千禧年”这一观点有不同的变种,但是基本上来说这一观点认为基督会在千禧年之前降临。教会将会经历大逼迫,在大逼迫结束之后,撒旦会被捆绑、基督会降临并且在地上建立千年王国。历史性前千禧年主义也并不认为“千禧年”一定是字面意义上的一千年。在千禧年中,复活的基督徒会与复活的基督一同在地上掌权。在千禧年结束之后,撒旦被释放,基督将会胜过被释放的撒旦和撒旦仍然存留的跟随者。最后,历世历代以来的不信者都会受审判,信徒将进入永恒的国度。

D. 时代论前千禧年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时代论前千禧年主义。这是一个比较近代才出现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基督会在大灾难之前就秘密地降临,但是没有到地上,而是在空中与被提的基督徒相遇、将他们带离这个世界。在大灾难期间,犹太人会经历磨难并且最后都悔改得救。在大灾难之后,基督会荣耀地降临到地上,带着众圣徒治理世界一千年。后面就和时代论/经典前千禧年一样了。

你可能已经听糊涂了,就想知道我该接受哪种,教会接受哪种千禧年主义呢?我会说,我们是“千禧年主义”,仅此而已。让我来读一下本教会信仰告白的最后一条,第18条:

我们相信世界的结局近了。我们相信在末后的日子,基督将从天降临,并复活坟墓中的死人以带来最终的审判。彻底的区分将要发生:恶人将被定罪要受永远的刑罚,义人将接受赏赐得享永远的福乐。这样的审判是基于公义的原则,且对天堂和地狱中的人而言是存到永远的状态。

所以,一个教会的成员不需要在这四种立场中必须选一个立场,或者必须认同某一个立场,只要你相信上面我所读的第十八条是合乎圣经的,那就够了。千禧年的不同观点在福音派教会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经和结论,并且这并不是一个影响教会合一和共同生活的重要教义。教会的信仰告白仅仅包含了圣经明确教导我们的,和对教会合一来说必须的教义。

从教会历史而言,有很多伟大的神学家都在这个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奥古斯丁、华腓德和很多大复兴时期的神学家大多是无千禧年主义者,伯克富、加尔文和很多改教家大多是无千禧年主义者,卡森、莫勒和古德恩是经典前千禧年主义者,而约翰·麦克阿瑟则是一个时代论前千禧年主义者。如果你认为非得跟着一个名人才安全的话,恐怕你会失望的。从我(讲员)的角度来说,我是一个____主义者,据我观察我们教会的牧师和大部分领袖都是无千禧年主义或经典前千禧年主义者,或者落在两者之间摇摆。

最后,我想说,前面提到的这些相信这四种千禧年观的人都是真正的基督徒和正统的神学家,千禧年观并不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教义,你的救恩也并不是基于你相信哪种千禧年观而来。最重要的事情是,基督必然会再来,基督再来的时候就是审判的时候,我们需要为此准备。

— 节录自9标志《系统神学课程》第25讲 末世论(上): 千禧年

留下评论